《冷战热斗》打卡系列
好吧,我承认,我是个骨灰桌游迷。我最喜欢的游戏可能是《冷战热斗》(Twilight Struggle),这是一款两人竞争游戏,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重现了冷战时期的几十年。你可以在桌游极客(Board Game Geeks)网站上找到这个游戏的简要解释。
当我在这个世界上流浪地球时,我的一个奇怪爱好是带着《冷战热斗》游戏中的卡牌,并把这个游戏中的历史事件和真实世界建立连接。这游戏中有100多张卡片,我一直在尝试将它们与这个世界对应起来。以下是我到目前为止的进展,以及我认为卡片和我所到访的地方之间存在联系的简短解释。
注:这些卡片的历史部分来自《Twilight Strategy》—— 没错,为了这些牌有人专门搞了一个网站来写这些东西!

06 - 中国牌

历史时期:1949年至今
历史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冷战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力主要限于亚洲的卫星国,但这个国家对于二战后世界所形成的不稳定的权力平衡至关重要。中国最初是苏联的盟友,但在冷战后期,中国成为了亚洲对抗苏联影响力的平衡力量。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4月
照片拍摄地点:中国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理由:这张设计巧妙的卡片简洁的囊括了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以至于这是设计师在原版规则书中唯一着重说明的卡片。虽然我当时想到在天安门广场或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拍摄这张卡片,但这些地方的“泛中国”政治象征意义可以应用于其他的中国事件卡片。因此,我前往上海,来到了这个一百多年前的小房子,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
07 - 社会主义政府

历史时期:1947年
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其势力范围内面临民主左翼运动的挑战。在意大利,德加斯佩里领导下的政府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者参与政府的情况特别有争议。中央情报局资助了一项针对这些运动的广泛宣传计划。在1960年代的法国,以及英国的左翼工党,社会主义政府再次成为关注的话题。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7月
照片拍摄地点:意大利博洛尼亚街头
理由:正如我亲爱的意大利朋友朱莉亚·加诺维利告诉我的,博洛尼亚市被当地人称为“Bologna la Rossa(红色博洛尼亚)”。至于为什么,让我引用博洛尼亚人自己的话:
“「红色博洛尼亚」的特色源于中世纪建造塔楼和宫殿所用的砖块。Il mattone bolognese(博洛尼亚砖)代表了几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自罗马帝国解体以来,主要保留在从罗马涅到拉齐奥地区的砌砖传统。”
但正如我们所知,红色也是共产党的颜色,在艾米利亚的首都,共产党势力在这里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抵抗运动时期。这里的人民一直倾向于左翼政党,以至于在70年代,许多红色旅的成员都诞生于该市的各个集体中,即使在今天,博洛尼亚人民、学生、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此外,考虑到游戏体制本身,这个外号也特别合适,因为“社会主义政府”作为苏联玩家的第一轮头条牌效果奇佳,因为马上可以接着在AR1占领意大利,从而在游戏一开始就粗暴地占领欧洲。
09 - 越南暴动

历史时期:1946年
历史背景:胡志明曾多次尝试争取杜鲁门政府对越南独立事业的支持,但他的要求从未得到回应。在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法国政府试图在印度支那重建其殖民地。这一尝试注定要失败,并将在奠边府遭遇灾难。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7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越南战争纪念碑
理由:尽管“越南暴动”本身是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国内事件,但美国政府担心越南变成红色政权,这导致了越南战争的爆发以及在异国他乡不必要的生命损失。越南人可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他们的悲惨历史(可能波兰除外),以及国际关系的法则,即:国际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野蛮的体系、拳头大就是有道理、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但这种暴动和“解放”不应仅仅是教条的爱国情怀,因为民族主义之风可能越吹越怪。想想英国脱欧,或者电影《毕业生》的剧情。快乐的结局真的是结局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1 - 朝鲜战争

历史时期:1950-1953年
历史背景:朝鲜战争由朝鲜越过38度线对韩国的入侵引发,这是联合国首次批准的战争。除了美国和韩国之外,还有15个国家的作战部队试图捍卫韩国的独立。麦克阿瑟的战役推进到鸭绿江边激起了中国的回应,使得战争重新回到了38度线的起点。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2月
照片拍摄地点:中国丹东,中朝断桥
理由:我的家乡 —— 丹东,是中朝边境城市,鸭绿江对岸就是朝鲜的新义州。对我来说,朝鲜人偷渡到中国这种事情实在司空见惯。这里的许多餐馆都是中朝双语的,大多数朝鲜人也会在这里度过余生,因为他们没有身份证,说不了普通话,坐不了飞机、火车,甚至大巴车。当我长大后,我去了西方,听到欧洲人和美国人谈朝鲜,谈的抽象、谈的诙谐,当笑话讲。对我来说,我从未和他们产生共鸣——对我来说,朝鲜永远是鸭绿江对面的那个国家。

我不知道桌游设计师们的游戏卡上的事件配图是从哪找的,但是如果你让中国人用一张照片来总结朝鲜战争,我敢确定绝大多人都会选这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5 - 纳赛尔

历史时期:1954-1970年
历史背景:纳赛尔是泛阿拉伯运动中的一位巨人,他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在冷战期间,他试图走一条独立的道路,通过接受苏联的援助和国有化商业财产(苏伊士运河是最突出的例子)激怒了西方政府。在他的领导下,埃及被视为苏联的代理人,并在与以色列的多次战争中充当苏联的代理人。他在任职18年后去世,挫败了各种国内外敌人的阴谋。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6月
照片拍摄地点:埃及开罗,纳赛尔地铁站
理由:实际上我没有拍摄这张照片,原因也很简单:纳赛尔这张卡牌不在照片里。这是因为我当时大意了,忘了把我的《冷战热斗》牌组带到开罗,虽然我可以在手机上找到配图,但我坐地铁的时候一直没有带相机,这成了一个在开罗打卡的遗憾。
17 - 戴高乐领导法国

历史时期:1958-1969年
历史背景:戴高乐是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创始人。他在冷战期间的决定绝大多数都是在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做出的。尽管仍然是西方的盟友,戴高乐试图在西方阵营的范围内让法国发出自己一个独立的声音。他发展了独立的核威慑力量,退出了北约,并批评了美国干涉越南内战。他还追求与苏联集团增加贸易和文化关系。他在所有事务中都寻求恢复法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昔日辉煌。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2月
照片拍摄地点:法国巴黎,戴高乐雕像
理由:在2022年情人节那天,我参加了在巴黎的一个会议,我当时并不记得要带上一些《冷战热斗》卡片。然而,当我在香榭丽舍大道上漫步时,我抬头看到了戴高乐先生的雕像。愿法国的国家精神 —— 自由、民主与博爱,在法兰西的领土上永远绽放。
21 - 北约成立

历史时期:1949年
历史背景:作为美国重建欧洲战略的第二部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为了西方反对苏联的代名词。一个经常重复的关于北约目的的格言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点:“北约的创建是为了阻止苏联的扩张,保持美国在欧洲的存在,以及压制德国的崛起。”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3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出生地
理由:尽管实际上杜鲁门创立了北约,但遗憾的是,开到地址以后我才发现我在在艾森豪威尔的出生地,而不是杜鲁门的出生地,所以我不得不随(当)机(场)应(忽)变(悠)。我查到: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成为美国总统之前的上一份工作是北约的最高指挥官,所以我就把这个当成正当理由咯。有趣的是,北约这种东西和绝大多数人生活应该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确非常奇妙:这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仅仅两周以后。
23 - 马歇尔计划

历史时期:1947年
历史背景: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C·马歇尔向世界宣布了美国重建整个欧洲的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由于苏联的压力,东欧国家没有参与。然而,对于参与该计划的16个西欧国家来说,马歇尔计划标志着走向复苏和最终赢得冷战胜利的第一步。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3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国家二战历史博物馆
理由:谁会想到美国国家二战历史博物馆馆址竟然会在新奥尔良???要我猜的话,我可能会先猜华盛顿特区、纽约或者火奴鲁鲁。我甚至可以接受诺福克(大西洋舰队军港),但显然新奥尔良才是赢家。任何玩过《冷战热斗》游戏的人都知道马歇尔的力量,尤其是美国在游戏第一轮当头条打出时候的那种绝望。
注:后来当我在布拉格打卡“东欧动乱”时,我给我的捷克朋友看了这套桌游,并告诉了他我的打卡项目。他翻阅了牌组,找到了这张马歇尔计划。他看着这张牌感慨万千,“这才是我们应该参与的计划。”
25 - 遏制主义

历史时期:1947年
历史背景:“遏制政策”是由外交官和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提出的一个术语,它成为了早期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基石。它在杜鲁门主义中找到了早期应用,并试图将共产主义“遏制”在已经存在的地区。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3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出生地
理由:再次说明,这是杜鲁门的思想,但却是在艾森豪威尔的出生地之外拍摄的。杜鲁门更像是这一遏制政策的创始人,因为它是杜鲁门主义的一部分,而不是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我认为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在遏制政策(以及北约)上的关系很像凯撒和奥古斯都:凯撒绘制了蓝图,但奥古斯都完成了这项工作。尽管杜鲁门的总统任期与冷战的开始重叠,但那个时代的标志——例如麦卡锡主义——却发生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
26 - 中情局成立

历史年份:1947年
历史背景:为了结束在二战期间影响美国情报工作的军种间的争吵,杜鲁门总统创建了美国第一个既能进行情报分析又能进行秘密行动的独立机构。它与苏联对手,克格勃(KGB)长达40年的猫鼠游戏将成为传奇故事,也是冷战的一个标志。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7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弗吉尼亚州兰利,中央情报局总部
理由:在我本科毕业开车破车流浪美国的时候,我怎么能不尝试打卡一趟中情局?当然,我不能走进总部大楼,但我想他们应该不介意我在门口和“禁止进入”的标志合影。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董珊杉女士。我跟她吃饭的时候随意提了这件事,我以为她会把这个当成有病宅男的一些癖好(也确实是),但是她反倒说能不能坐在副驾一起去玩。我们第二天在特区连打四张卡 —— 那些日子真是难忘。
27 - 美日联合防务条约

历史时期:1951年
历史背景:在1951年9月8日,美国悄然将其核保护伞扩展到了其前太平洋对手,日本。这样做不仅安抚了日本邻国对重新军事化的日本的紧张情绪,而且作为交换,日本为美国在亚洲的前沿存在提供了桥头堡。日本岛实际上成为了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期间的不沉航母。显然,美国在随后的冲突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极大地帮助了日本的经济复苏和最终的经济实力。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3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国家二战历史博物馆
理由:有人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二战博物馆中的内容能够揭示冷战时期的信息?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的背景的话,你可能发现我在整活:在《美日联合防务条约条约》签订的十年前,日本“对珍珠港发动了突袭”,正如二战的背景板上写的那样。谁能想到,在那个“将被永远记住的耻辱日”的十年后(罗斯福语),日本将被美国占领,成为他们忠诚的小弟。
30 - 去殖民化

拍摄时间:2023年9月
拍摄地点:英国伦敦,白金汉宫门前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4月
照片拍摄地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立法会大楼门口
历史时期:1947-1979年
历史背景:虽然很难为去殖民化过程确定确切的日期,但所选的日期(1947与1979)代表了两个最显著的去殖民化成功案例。英国在1947年履行了对印度独立的承诺,这引发了帝国的撤退。另一方面,1979年罗得西亚的第一次多数选举预示着种族隔离制度的末日。
理由:只有在当我开始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后,我才意识到“去殖民化”这个词实际上意味着不仅仅是一个带有两个行动点的苏联事件,或者一个简单的关于各国独立的政治事件。政治影响的连锁效应必然对社会中“殖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影响,形成了我学术课程中一个难以对付的部分。然而,当去殖民化过程要完成的时候,或许我们要「思源」,想想他的开始,即:大英帝国。按今天国际局势来看,日不落帝国估计是要落日了。
32 - 联合国干涉

历史时期:1947年 – 不确定
历史背景:在冷战期间,由于安全理事会的否决权,联合国通常无法影响超级大国之间的斗争。然而,它偶尔成为世界舆论的衡量标准,并能在第三世界陷入僵局的冲突中进行调解。它也是冷战冲突中一些标志性时刻的背景,包括苏联在朝鲜战争期间的退场、“我们将埋葬你们”的演讲,当然还有古巴导弹危机——佐林先生,不要等翻译了!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6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纽约市,联合国总部大楼前
理由:在毕业旅行的华盛顿特区到波士顿段中,这两个城市的距离开车需要八个小时整。我准备一天直接开完这段路,虽然这会让我筋疲力尽。开了两小时后,我意识到我正经过纽约市,因此,我决定绕路进城,打卡“联合国干预”。我以前从未去过这座城市,也理解这次绕道会对我的身体提出挑战。但我判断,如果我不这么做,我可能就再也不会有机会了。我在林肯隧道为了进曼哈顿支付了16美元,然后进城以后为了躲避每15分钟14美元的停车费,我直接开到总部门口,打开双闪,然后花两分钟迅速拍下了“联合国干预”,然后再保安来之前扬长而去。我大约在午夜到达波士顿,直接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后发现我的车被拖走了,附着一张152美元的拖车费罚单。我觉得正常人不会理解我所做的一切,但我心里的一部分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35 - 台湾决议

历史时期:1955年
历史背景:针对“丢掉中国”的情况,美国国会授予艾森豪威尔总统无限制的权力,用军事力量保卫“福尔摩萨”——虽然大家一般一般称为中华民国,或者台湾。这一决议出台之时,美国正面临着来自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的挑战。实际上,台湾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台湾海峡内的力量平衡现在已成为美国战略重要性的问题。
拍摄时间:2022年3月
拍摄地点: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国家二战历史博物馆
理由: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福尔摩沙/Formosa”只是台湾的另一个名称,这常常让菜鸟们感到困惑。同样的,“常凯申/Chiang Kai-Shek”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蒋委员长大人本人。当杜鲁门将第七舰队部署在台湾海峡时,他可能知道这样的军事行动也为中国的历史写下了浓厚的一笔。但也因为这张打卡地点确实和台湾关联没那么强,我也希望以后要是有机会去台湾旅游的话,一定要记得必须重拍一张。但关于岛上将来会向哪面旗帜和意识形态效忠——对此我就不太确定了。
注:中文版的这些文字我都是从我的英文版内容放到大陆的GPT里先粗翻成中文,然后我在做调整。做到这条的时候,GPT沉默了很久,然后回复道,「尊敬的用户您好,让我们换个话题再聊聊吧。」我会心一笑。
40 - 古巴导弹危机

历史年份:1962年
历史背景:提起这一事件,人们就会想起那场几乎发生的核灾难。在1962年10月的14天里,两个超级大国似乎注定要因为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MRBMs)和中程弹道导弹(IRBMs)而直接冲突。为了阻止在古巴安装更多的进攻性武器,约翰·F·肯尼迪宣布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当一架U-2飞机在古巴上空被击落,赫鲁晓夫要求美国从土耳其撤除导弹以换取苏联从古巴撤除导弹时,紧张局势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最终,赫鲁晓夫被迫接受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的承诺,以及私下解决北约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问题。
照片拍摄时间:2023年3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第六层楼*(The Sixth Floor)
*注:奥斯瓦尔德在一栋俯瞰达拉斯街道的建筑的六层楼上开枪刺杀了肯尼迪,肯尼迪总统被当场爆头。现在那层楼已经变成了纪念肯尼迪的博物馆,馆名“第六层楼”。
理由: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方式总是让我想起《大富翁》。玩过的都知道,如果玩家们从相似的起始资金开始游戏,那那谁赢谁输基本取决于运气或者技术;如果有人以两三倍的资金开始,他们几乎从不会输,纯纯资金压制就完事了。在纸面上,苏联用古巴交换了土耳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用欧洲的无数个导弹基地交换了苏联对美国本土的唯一威胁。美国从没有被枪口(或更准确地说,核弹头)指着的经历中学到了教训,并将北美洲和南美洲变成了他们的后花园。你看,如果他们比你拥有更多的筹码,他们不需要太多就能让你全盘皆输。
42 - 战争泥潭

历史时期:1964-1975年
历史背景:很难精确指出美国在越南的介入是何时从一个反共游击战的支持转变为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潭。然而,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分界点。事后看来,很明显美国混淆了他们所参与冲突的本质。越南从根本上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这是一场始于数世纪前反抗中国统治、接着是法国、日本,最后是美国的斗争。虽然美国政府可能从未意识到他们已经沦为“外国压迫者”的角色,但这一事实并没有减少越南人的抵抗。像大多数殖民战争一样,它归结为成本的计算。美国的利益根本不值得越南正在消耗的民族士气、军事人力和经济资源的代价。但羞辱一个超级大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越南也是如此。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7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越南战争纪念碑
理由:我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选了一门“水课”美国历史课 —— 「美国与越南战争」,以确保我可以上够学分获得美国教师资格证。我没想到这成了我最喜欢的课程。美国对越南做了什么?什么导致了“西贡时刻”?怎么评价亨利·基辛格?这些问题我都从美国的角度得到了解释。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不禁发问,一个统一的越南真的是一个好越南吗?还是应该像(冷战时期的)德国和(今天的)朝鲜那样保持分裂?美国人可以从越南、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撤离,可以在某一天完全宣布结束干预;但它的地理邻国们却会一直承受着美国干预的后果。对于那些在越南森林下死去的人:你们真的知道你们在为什么而战吗?还是像鲍勃迪伦说的那样,“答案在风中飘”?
55 - 维利·勃兰特

历史年份:1969年
历史背景:维利·勃兰特是一位热心的社会主义者,年轻时反对纳粹党,他在1969年领导西德社会民主党成为总理。在那里,他实施了与他在西柏林市长任内所特有的东西方联系的务实方法。在勃兰特的领导下,西德与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一政策被称为“新东方政策”。他并没有放弃德国统一的概念,但他承认现有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并继续与东德实现关系正常化。最终,他的政府因一场内部间谍丑闻而倒台。
照片拍摄时间:2023年3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第六层楼(The Sixth Floor)
理由:一位德国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东亚国家彼此之间如此敌对,而西欧国家的关系则更加友好,即使他们几个世纪以来不停地互相开战。我认为维利·勃兰特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答案。德国人反思过去,理解历史,并知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尽管犹太社区不会忘记,但他们可能会原谅德国,因为勃兰特在华沙的惊天一跪。国家需要做他们需要做的事情来获得原谅,被重新接受,并继续前进。有些东亚国家则没有这样做,并且反其道而行之。
58 - 文化大革命

历史年份:1966-1977年
历史背景:虽然文化大革命主要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但它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毛泽东感到在中国共产党内部被温和派日益边缘化,他发起了一场运动,旨在恢复意识形态的纯洁性并培养下一代革命者。随之而来的清洗、谴责和红卫兵的创建使中国走到了内战的边缘。这也加剧了中国和苏联之间的裂痕。然而,当时的混乱和孤立主义使得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和解变得不可能。随着尼克松政府上台,两国之间的鸿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3月
照片拍摄地点:中国长沙,毛泽东纪念美术公园(橘子洲头)
理由:错误404——评论未找到。
59 - 权利归花

历史年份:1965-1970年
历史背景:据报道,“权利归花”(Flower Power)这个术语是由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创造的,它成为了1960年代非暴力与和平运动的象征。这个短语的经典情境是将雏菊放入步枪枪口,以及反战口号“要做爱,不作战”(”make love, not war”)。权利归花也代表了由于美国在越南的经历而产生的对使用军事力量的普遍矛盾情绪。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11月
照片拍摄地点:英国牛津大学,拉德克里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
理由:两个历史事件在同一个地点被描绘,而这个地方似乎与它们没有直接联系,但“权利归花”和其他事件(如“团结工会”)一样,因其内在的政治性质而超越了其原始的历史背景。2022年11月24日乌鲁木齐火灾后,中国国内外组织了数百场抗议活动,进行悼念,同时也发声反对中国的高压疫情政策。这些抗议最终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迫使其在12月初放弃封城和全面封锁,中国的三年浩劫终于结束。到2023年初,绝大多数限制已被取消。我非常高兴能见证牛津大学中国学生所展现的爱国主义,见证火灾后所有的鲜花、海报与蜡烛。确实,「逝者安息,人民万岁」。上海市民抗议的照片,以及“原版”的权利归花,深深地触动了我对公众声音力量的思考。所以,这两张照片再次出现在下方:
62 - 孤胆枪手

历史年份:1963年
历史背景: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竞选期间,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暗杀。两个委员会,沃伦委员会和暗杀特别委员会,对于奥斯瓦尔德是否单独行动意见不一。无论如何,总统死亡的情况使国家陷入恐慌,并为各种阴谋论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从黑手党、古巴政府、克格勃到美国自己的中央情报局。这也标志着一系列在美国的高调政治暗杀事件的开始,包括马丁·路德·金博士和肯尼迪的兄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这些过早的死亡动摇了美国的信心,并加剧了越南时代的忧郁。
照片拍摄时间:2023年3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第六层楼(The Sixth Floor)
理由: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约翰·威尔克斯·布斯。为什么成功暗杀美国总统的人总是以他们的全名而为人所知?我不知道。关于那天发生的事情总是有很多猜测——枪手有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枪手开了三枪还是四枪?在“第六层楼“建筑外面许多人在解释多种暗杀理论,但像许多事情一样,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从游戏机制而言,我想谈“孤单枪手”的一点小小的改进:我主张如果「不要问(Ask Not)…」这张卡牌如果已经作为事件牌打出,那么「孤胆枪手」就不能再当作事件打出。原因很简单:如果肯尼迪已经死了(孤胆枪手的历史事件),他怎么能发表就职演说(不要问…这句话的出处)?当然,你也可以说如果肯尼迪已经死了,想“进步联盟”、“一小步”这种事件牌也因为他的死亡不能触发,但我觉得这只是在做游戏中期的卡牌强度平衡,并且鼓励苏联玩家把“孤独枪手”当作事件打出。因为“不要问…”效果太强大,如果增加这个效果可以形成一个有趣的制衡。
63 - 殖民后卫

历史时期:1946-1988年
历史背景:冷战是在国际体系演变的背景下引发的。随着世界放弃了由多种语言帝国组成的多极体系,它被一个由大陆国家主导的两极体系所取代。反殖民运动往往带有强烈的反西方情绪,因为现在的主要殖民国家都在西方阵营。然而,争取独立的斗争并不统一,也不都成功。殖民国家进行了几次长期的后卫行动,这些行动要么延长了它们的停留时间,要么与新独立的国家保持了一种准殖民关系。英国在马来亚的干预(1948年)、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抵抗(1954年)和南非在纳米比亚的顽固态度(1966年)都是这一后殖民时代经验的例证。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4月
照片拍摄地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立法会大楼前
理由:对于这个小小的岛屿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时代。岛屿昨日的殖民者已经离去,但他们可能并不完全满足于成为一个附近超级大国的附庸。也许当前对英国方式的崇拜回流,可能不是对过去的真正崇拜;也许它们是对现实的一种间接抗议。
66 - 傀儡政府

历史时期:1949年至今
历史背景:“傀儡政府”这一概念并不是冷战时期独有的,它指的是一个政权之所以能够掌权,是因为得到了苏联或美国的支持。这是一个带有轻蔑意味的术语,几乎总是被一个国家的反对者用来削弱政府的合法性。苏联和美国都曾用这个术语来指代任何与其紧密结盟的国家,但可能在南越的吴廷琰政府或埃塞俄比亚的马里亚姆政府的背景下更容易理解。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4月
照片拍摄地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立法会大楼前
理由;2019年的抗议事件对香港政治格局产生和深厚的影响。从国安法通过,到立法会变革,到香港新任特首,没有人知道当2047年来临,香港“位置资本主义制度50年”到期以后,这个岛屿的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许那个时候我们需要对“一国两制”这个概念给出更加精确的解释和修订。成为香港的「宗主国」到底是什么概念,英国人有发言权,中国人也有发言权 —— 但是是否也要考虑香港民众的发言和他们的意愿呢?
68 - 约翰·保罗二世当选教宗

历史时期:1978年
历史背景:自16世纪以来首位非意大利人当选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代表了天主教在全球舞台上影响力的复兴。美国历史上首次正式给予教廷外交承认。作为来自共产主义波兰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对波兰领导层构成了巨大挑战。批评这位新教皇只会疏远公众,而拥抱它则与共产主义信条相悖。此外,约翰·保罗二世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坚定批评者。约翰·保罗二世的当选标志着波兰内部政治动态的转折点,最终导致了团结运动的兴起。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曾说,没有约翰·保罗二世,铁幕的倒塌是不可能的。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7月
照片拍摄地点:梵蒂冈城,圣彼得大教堂,约翰·保罗二世墓碑
理由:我在意大利之行中完全没有想到会出现一个打卡事件,因为去梵蒂冈城只想着可以蹭星期天的免费入场。当我离开博物馆时,我才在最后的“教皇长廊”中看到了约翰·保罗二世的名字,这才突然反应过来。在那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参观了大教堂,结果,好巧不巧,大教堂内供奉着的正是保罗二世教宗的遗骸。
72 - 萨达特驱逐苏联人

历史时期:1972年
历史背景:安瓦尔·萨达特早期参与了反对英国支持的埃及君主制的反殖民活动。他在纳赛尔手下担任副总统,并在成为总统后继承了与苏联日益恶化的关系。苏联拒绝了埃及增加经济和军事援助的要求,而埃及人则努力在两个阵营中都保持一席之地。作为反应,萨达特驱逐了埃及境内的5000名苏联军事顾问和15000名空军人员。在1973年战争后斡旋的中东和平之后,萨达特坚信需要与华盛顿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照片拍摄时间:2024年6月
照片拍摄地点:埃及开罗,萨达特地铁站
理由:和「纳赛尔」那张卡牌同样,我没有机会拍摄实际的照片,因为我没有随身携带卡牌牌组。值得一提的是,在开罗的地铁系统中,萨达特和纳赛尔都是位于市中心的地铁站,而且这两个站点相邻。想到萨达特和纳赛尔在政治外交上的立场分歧问题,我觉得这实在是精妙。
74 - 美国之音

历史时期:1947年
历史背景:美国之音(VOA)成立于1942年,最初隶属于美国战时信息办公室,主要向纳粹占领的欧洲广播战争新闻。1947年,它改变了它的使命,开始向苏联广播。美国之音已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国际广播机构之一。它为东欧集权媒体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外面声音。与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亚洲电台一道,美国之音成为冷战期间美国外交的标志。
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6月
照片拍摄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之音总部大楼前
理由:许多人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的使命一定也结束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美国之音依然存在,并且蓬勃发展,但其工作重点现在主要集中在中国事务上。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各种负面新闻的话,只需打开美国之音中文主页就可以了。美国也意识到言论是多么强大的武器:这个国家会不断提醒其他人,尽管“自由媒体”没有政治立场,但它可以在政治斗争中造成比原子弹杀伤力更高的效果。我用一个经典的苏联政治笑话来阐述我的观点:
当戈尔巴乔夫首次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时,他对苏联的现状感到困扰,常常难以入睡。一天清晨,他只穿着内衣走到卧室的阳台上思考未来。片刻后,他听到妻子赖莎(Misha)叫他至少穿上裤子。
戈尔巴乔夫很震惊:“亲爱的赖莎,你怎么知道的?你在自己的卧室里,怎么可能看到我?”
赖莎回答说:“亲爱的,我看不到你,但我正在听美国之音。”
77 -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

历史年份:1961年 – 1973年
历史背景:肯尼迪总统的这句名言或许出自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就职演说之一,它开启了冷战时期美国自信与决心的新时代。肯尼迪深受美国年轻人的喜爱,他通过为政府资助的科学项目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以及推动以青年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如和平队),激发了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新热情。他呼吁人们无私地为国家的需求奉献,这反映了一代不安分的美国年轻人的激情,他们渴望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拍摄时间:2023年3月
拍摄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第六层博物馆
理由:“问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或者更简单地说,“问问你能做些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酷的口号。也许某所大学的政府学院应该采纳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校训(哈佛,你觉得呢?)。肯尼迪仍然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非新教徒的总统;他是一位天主教徒。而他竟能以个人魅力扭转美国社会的潜规则,这实在令人惊叹。我很好奇,如果美国人回望那段“黑暗的日子”——当时平等权利仍在争取中,国家的经济尚未腾飞,但那是一个国家英勇、无畏且团结一致的时代——他们会如何看待那段将我们带到今天的岁月?
78 - 进步联盟

历史年份:1961年 – 1973年
历史背景:由肯尼迪总统发起,旨在对抗古巴在中南美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进步联盟”计划旨在帮助北美和拉丁美洲的经济一体化。该计划的重点包括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和税收改革。到了60年代末,美国已深陷越南和南亚的冲突,因此对拉丁美洲的援助逐渐减少。此外,很少有拉丁美洲国家愿意实施所需的改革。结果,美洲国家组织于1973年解散了其“永久性”的进步联盟委员会。
拍摄时间:2023年3月
拍摄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第六层博物馆
理由:正如苏联通过《华沙条约》将东欧国家纳入其“联盟”体系一样,美国在美洲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尽管“进步联盟”并非军事协议,但美国希望绝对控制美洲,以确保“后院不起火”。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南美洲频繁发生政变,且大多数政变都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点在游戏中也显而易见:苏联在美洲处于明显劣势(除了微不足尔的阿连德和解放神学,而美国则拥有众多选项)。奥尔特加可能是张核爆牌,但它出现得太晚,无法改变游戏格局。时至今日,情况依然如此:如果护照持有者已经获得美国签证,大多数美洲国家都可以免签访问。
80 - 一小步

历史年份:1961年 – 1969年
历史背景:在多年落后于苏联的太空探索之后,美国倾注了全部智力和经济力量,投身于“登月竞赛”。肯尼迪总统启动了“水星计划”。最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克服了巨大的技术障碍,成功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当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尼尔·阿姆斯特朗从太空舱中走出时,他说出了那句不朽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一壮举标志着美国在超级大国之间的太空竞赛中实现了逆转胜利。
拍摄时间:2022年3月
拍摄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NASA航天中心
理由:
“休斯顿——我们遇到麻烦了。”
这张照片是我有史以来最喜欢的照片之一,也是我的电脑壁纸系列的一部分。我有机会进入NASA内部,背景是早期版本的发射舱,宇航员和航天员们曾在这里训练,为他们的太空之旅做准备。这有多酷?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中国航天员也能做到同样的事情:将人类(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太空——我们最后的边疆。谁能不为之心潮澎湃呢?
83 - 铁娘子

历史年份:1979年 – 1990年
历史背景: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许多方面预示了美国的“里根革命”,她在英国领导了保守主义运动的复兴。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共产主义者,撒切尔被苏联报纸《红星报》赋予了“铁娘子”的称号。撒切尔成为罗纳德·里根的完美搭档,两人共同重振了战后大西洋联盟的核心——“特殊关系”。撒切尔最辉煌的时刻或许是她对英国在福克兰群岛的殖民前哨的坚定捍卫。统治阿根廷的军政府发动了对他们所称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入侵。在一场迅速而短暂的军事行动中,英国驱逐了阿根廷军队,为英国昔日的帝国野心恢复了一丝光彩。撒切尔执政至冷战结束,是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
拍摄时间:2023年8月
拍摄地点:英国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玛格丽特·撒切尔中心
理由:在我离开牛津的前一天,我说服杰西去萨默维尔学院里逛逛,试图找到玛格丽特·撒切尔当年在此求学过的痕迹。兜兜转转好几次,我们最终来到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整个学术中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了解撒切尔作为一个人、她所倡导的理念以及她与里根如何共同见证苏联解体的机会。尽管人们对她的政策褒贬不一,但我相信她作为一个人——她是首相这一事实,将激励许多女性投身政治,成为政治家。
96 - 推倒柏林墙

历史年份:1987年
历史背景:在一场让人联想到肯尼迪在柏林墙前演讲的讲话中,罗纳德·里根向新上任的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发出了挑战。里根在勃兰登堡门的背景下宣布:“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如果你寻求和平,如果你寻求苏联和东欧的繁荣,如果你寻求自由化:来到这扇门前吧!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尽管这番言辞充满挑衅,但它对苏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成功的国家不需要将他们的公民困在墙内。短短两年后,柏林墙倒塌了。
拍摄时间:2022年9月
拍摄地点: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地下城
理由:当时我正在加拿大进行公路旅行,那天我决定在蒙特利尔进行城市漫步(这个地方太酷了,应该会有一期特别内容介绍它)。地下城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但我忍不住注意到这座宫殿里一些混凝土砖块的奇特之处。直到读了标识,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柏林墙的一部分就矗立在我面前——当柏林墙倒塌时,政府保留了部分墙体,并将其赠送给世界各地的城市,显然其中一部分被送到了蒙特利尔地下城。由于没有准备,我没有带卡片,所以用手机完成了拍摄。
101 - 团结工会

历史年份:1980年 – 至今
历史背景:起源于波兰格但斯克造船厂的工会运动“团结工会”(Solidarity)成为东欧集团内部反共抵抗的焦点。团结工会迅速超越了简单的工人运动,吸引了亲天主教徒、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异见人士的加入。它在华沙条约国家内的容忍是前所未有的,这涉及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严重依赖公众对苏联意图的审视、波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威望以及其领导人莱赫·瓦文萨的政治勇气。尽管波兰共产党政府(由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领导)对团结工会进行了镇压并监禁了其大部分领导层,但该组织转入地下并开始重新壮大。到1988年,团结工会领导的罢工迫使波兰共产党进入公开谈判。
拍摄时间:2022年11月
拍摄地点:英国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图书馆
理由:两个历史事件在看似毫无关联的同一地点被记录下来,但团结工会与另一事件(“鲜花革命”)一样,因其内在的政治性质而超越了其原始的历史背景。在2022年11月24日乌鲁木齐火灾后,中国境内和世界各地组织了数百场抗议活动,举行守夜活动,并公开反对中国的防疫政策。这些抗议活动最终对中国开放施加了巨大压力,许多限制措施在12月初被取消。到2022年底,大多数限制措施已被解除。我非常高兴能够见证牛津中国学生所展现的爱国精神,他们用鲜花和蜡烛表达哀思。诚然,逝者安息,人民万岁。
104 - 剑桥五杰

历史年份:1934年 – 1963年
历史背景:剑桥五杰(金·菲尔比、盖伊·伯吉斯、安东尼·布朗特、约翰·凯恩克罗斯和唐纳德·麦克莱恩)是英国公务员,他们在大学期间秘密成为共产主义者,随后被招募为苏联间谍,而英国政府对此一无所知。这个间谍圈是冷战期间苏联最成功的情报行动之一,因为五人都升任了公务员系统中责任重大且备受信任的职位。尤其是麦克莱恩,他接触了大量核机密;关于西方核武库规模和战备状态的信息在斯大林决定封锁柏林和武装北朝鲜入侵南朝鲜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间谍圈在美国的“维诺纳计划”曝光麦克莱恩后瓦解;他和伯吉斯于1951年叛逃。菲尔比直到1963年才被揭露,期间一直传递机密;他也成功叛逃。布朗特大约在同一时间被揭露,但他秘密供认,并曝光了其他间谍(包括凯恩克罗斯)。
拍摄时间:2023年8月
拍摄地点: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
理由:作为我的硕士毕业旅行的一部分,我在剑桥停留了22小时,出发前我特意把这张卡片塞进了背包。在剑河上撑船时,我思考着五杰当年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真的相信社会主义实验吗?还是只是为了在克格勃手下保命?这些人都是剑桥的学者,应该不用太担心生计问题。苏联到底做了什么让他们叛变???
105 - 特殊关系

历史时间:1946年 – 至今
历史背景:“特殊关系”一词用于描述英国和美国之间异常紧密的政治、外交、文化、经济、军事和历史关系,这一说法源自1946年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的演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子弹的研制要求英国、加拿大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合作与信任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此外,1943年,英国做出了关键决定,直接与美国情报部门分享“ULTRA”密码破译结果。这一关系最终发展为《英美情报共享协议》(BRUSA Agreement),其条款指导了整个冷战期间的情报共享。即使在今天,英国和美国仍然是最亲密的盟友,在世界各地共享军事基地和经济联系。
拍摄时间:2023年9月
拍摄地点:英国伦敦美国驻英国大使馆前
理由:我想不出还有哪里比这里更适合捕捉这种关系了。我突然想到应该在这里拍一张黄昏时分的照片,尽管当初申请美国旅游签证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我最终又抽了一次时间回到了伦敦郊外的美国大使馆,完成了这次打卡。尽管文本中对这种特殊关系的权力动态描述得有些模糊,但有人可能会说,就美国而言,英国在其联盟框架中可能只是“次子”,因为长子当然的以色列。
终章
当然,我希望在旅行到更多地方时不断更新这个页面。一些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打卡的新卡片包括:
奥林匹克运动会(巴黎铁塔)
尼克松访华(天安门广场)
五年计划(财政部)
乌苏里江冲突(乌苏里江)
红色恐慌/大清洗(字节跳动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