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设计理念在县域场景的STEAM教学讲义
注:本网页的目的是记录本人与合作者们为毅恒挚友(PEER)2021 – 2023年暑期挚行伴夏线上学习项目STEAM议题组讲授内容的一些备份记录。本网站适合PEER和对PBL、STEAM以及中国县域初高中博雅教育夏令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阅读。
- 2021年夏:主讲人徐军
- 2022年夏;合作者张涵璐(外部评审专家:徐军)
- 2023年夏:合作者张涵璐、汪帆、李慧辰(外部评审专家:杨阳、张力玮)
0. 目录
1. 关于STEAM
1.1 STEAM是什么?
1.2 STEAM初体验:牛刀小试
1.3 STEAM初体验:精益求精
1.4 STEAM的界定
1.5 STEAM案例分析
1.6 Arts in STEAM – Steam中的艺术
2. 关于PBL
2.1 问题陈述
2.2 问题陈述的讲解
2.3 关于问题陈述讲解的讲解
2.4 研究方法论串烧
3. 关于PEER SP
3.1 挚行伴夏是什么?
3.2 关于县中的一些问答(挚行者panel)
3.3 证据链
3.4 挚愿者panel
3.5 如何开会
3.6 进入县域前的一些情景问题
3.7 线下锦囊
4. 相关阅读材料
1. 关于STEAM
1.1 STEAM是什么?
- STEAM =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Mathematics
- 理工与人文的融合(或者至少是个尝试)
- 基于有情景的实际问题的项目式学习
- 极度考验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手段
-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的方式
- 动手实操的学习方式
- 不是「自动驾驶」 — 教师的指引作用尤其重要,水平也非常高的要求
- 不是五个学科的简单相加
- 不是填鸭式教学的新的卷法
- 不是「纯玩」、没有难度的课
- 不是纸上谈兵
- 不是要求的叠加
为什么STEAM而不是STEM?因为STEM是纯理工,缺少了设计中基本人文与艺术的认知(Arts)。虽然STEM在教学设计上仍然是突破性的创新(跨学科的融合课程),但是和STEAM的大融合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筹。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做STEAM,而不是STEM。
STEAM的理想状态,如果非用一句话描述的话,或许可以这么说:
学生们从实际问题入手,通过现有知识,团队合作,在教师的恰当指导下思考解决方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多维度的深度学习。在STEAM的最后,学生们能够拿出作品(不仅限于论文,通常有模型),作品满足STEAM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其实这理想状态把很多技术名词刻意的隐藏了起来,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慢慢体会、领悟这个概念。
1.2 STEAM初体验:牛刀小试
情景与任务:
你是县城中学的X副校长,刚刚上任。你在调查的时候发现,学校学生很多都吃不饱饭,原因不是没钱,也不是休息时间不够,而是中午午饭的时候,三个年级一起下课,都跑到食堂打饭,队排满整个楼梯,可能半个小时都排不到,所以很多学生选择直接不吃午饭。请(在理想情况下)想一些具体措施,科学的改进午饭排队过长的问题。
时间:15分钟
A组:
①人流量分配:错峰下课;在操场排队集合;同学帮忙带饭。
②多开设几个食堂(开源)
③云数据,有多少人在排队,实时传输到教室屏幕里面,通过刷卡来展示人数。可以调研一下大家喜欢什么样的饭菜,增设受欢迎程度较高的窗口。
B组:
思路1: 开源/节流
- 调整课程/跑操时间,错开不同年级的用餐时间,错开不同年级的用餐楼层 (调整人流量)
- 增开更多打饭窗口 (调整打饭效率)
思路2: 推翻原有体系
- 盒饭预定+配送 (弊端: 成本增加、厨余回收)
杂七杂八: 如何恰当评估某个改进措施 (理论 vs 实际)
- 确定相关因素+数据估计
C组:
①有钱的情况:学校加窗口和人工;扩建食堂;②学校没钱的情况:错峰下课;食堂推出带饭到班的措施;同学互助;管理就餐秩序
D组:
(1)可以针对高三学生送餐,让高一、高二学生去食堂。这样可以降低送餐成本、提高送餐效率,并且降低排队压力。
(2)让低年级同学值日送餐,可以增加跨年级交流。
(3)通过餐车派发盒饭,增加学生选择品类,降低食堂压力。
(4)学生自带餐盒,由食堂工作人员提前打好餐,减少排队时间。
经过一轮设计点评后,我们进行了迭代,让组员们就下一个类似的项目继续头脑风暴可能的PBL项目设计:
1.3 STEAM初体验:精益求精
情景与任务:
你是山东XX乡中心小学的教师,想设计STEAM课程。你知道你们乡的大樱桃鲜美多汁,全市闻名。樱桃又是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也刺激GDP。你想通过STEAM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让学生把理科思维背景融合起来,又想让学生们感受到乡土文化,最后甚至能帮助乡里提高樱桃销量。请设计你们的STEAM课(假设最理想状态),能满足以上要求。
时间:15分钟
A组:
1.乡土文化:根据材料,分析樱桃里面有什么成分,和世界上其它种类樱桃的成分有什么差别,好在哪里。地理条件的优越性(老师带着不同的樱桃让小朋友去品尝)。
2.实地调研活动:调研当地种植樱桃的条件,听种植主讲述樱桃种植的故事。
3.活动设计:小朋友自己画樱桃树,数数,小朋友知道数量多就会收益大。小朋友的画可以作为宣传材料。小朋友自己去想怎么去种植,用多少水,多少阳光,什么时间(依据调研结果和生物地理材料)。
4.小朋友之间比赛:樱桃一条线(从种植到售卖),引导学生思考宣传方式和产品形式(比如樱桃汁更好喝,可以做成樱桃汁)。
B组:
乡土文化方面:
- 课程前期: 在樱桃地里开展相关活动 (小学生适合寓教于乐)
理科思维方面:
- 课程中期: 了解樱桃种植流程、日常养护 (有点用的知识/技能)
- 课程后期: 思考品种选择、种植环境、影响成本的因素 (锻炼比较思维)
- 课程结尾: 回到乡土、以新的视角观察和思考 (首尾呼应)
C组:
理科:①数学:计算种植樱桃的成本②生物:实地感受樱桃的生长③生物对照实验:樱桃的保存因素,探究樱桃保存的最佳条件。
人文:①实地调研采访种樱桃的农户;②樱桃营销(网络宣传、目标销售人群)③分析滞销原因,横向对比其他原因(交通、地理位置、劳动力、技术、品种)④以樱桃为基础的副产业
社会实践:①结合文理设计樱桃促销方案,确定客户需求;②卖樱桃及其副产品的实践
D组:
假如你是一筐樱桃?
课程流程:
(1)理论课:我们家乡的樱桃有什么优势?
(2)采樱桃、吃樱桃、画樱桃(Art)、做樱桃酱。
(3)樱桃去了哪里。由老师带队跟踪樱桃的去路,不同的市场(批发、零售),它们被谁买了?研究樱桃价格、成本的变化。
(4)输出“家乡的樱桃”的宣传片,唱歌、跳舞、画画、或者其他的方式都可以。将材料整理发布到互联网上。
和STEAM的关联:
(1)通过对樱桃生产技术和营养成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学技术和知识
(2)通过采摘樱桃,吃樱桃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同时,画樱桃和制作樱桃酱也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和审美方面得到锻炼。
(3)跟踪樱桃的去路,研究价格变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和商业运作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销售活动作为切入点,深入社区观察领略当地文化。
(4)提高创作和表达能力
1.4 STEAM的界定
贡献者:汪帆
「情景」 不等于 「问题」:这段材料里是没有一个具体问题的。它只有一个范围很广的“任务”,但这离具体我们要抛给学生和自己的“问题”很远。
- 具体问题举例:“我想亲眼看樱桃长什么样,但是很难做到因为我个子矮,怎么办”?“种樱桃的叔叔发现樱桃收成好反而赚不了多少钱,因为储存成本过大,怎么办?” “山东电视台本想大力宣传助力品牌建设,结果发现效果不大因为没人看广告,怎么办?
- 具体问题需要涉及到,是谁的问题,ta们想要什么,ta们为什么得不到他们想要的…
「问题 」不等于 「解法」:不能/不要把解决措施包括在问题陈述里。
- 我们的目的是,确定问题也就是目的,然后从可能的达到目的的所有路径中,选择优势路径。如果在问问题阶段就预设解法,那我们就是在“解题目”而不是“解决问题”
- 把解决措施包括在问题陈述里的例子,“小朋友想要用梯子爬树,因为他们太矮了看不到樱桃长什么样子”(目的是看樱桃,手段却被限死了是爬树);“山东电视台想更好地做一个综艺来宣传樱桃”(目的是宣传,手段却被限死了是做综艺)
- 问题陈述决定了之后设计的走向。它几乎是STEAM设计的一切。可以看到上面列举的每个问题,导向的“解集”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老师的挑战:需要知道自己从哪一步开始“放开”,以及如何在“放开”的基础上仍然确定学生走在“可控”的道路上。
- 你想让学生找到问题吗?你想让学生设计解法吗?——这是两件事情。
- 这之后才是如何启发学生找到问题/设计解法。
- 机械臂的方案,我的评价是,老师仍然把问题细化部分代劳了,设计机械臂本身就变成了一个很传统的机械工程课。但是,如果这是一个经过导师的引导,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案,那就是一个很成功的STEAM前半部分步骤。
不要从「我懂什么」出发,而要从「我想做什么」出发。
- 不懂设计机械臂?不要紧。专家,互联网,都可以请教。但是,对于问题本身的关注,和解法的思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这部分你肯定有话说,不用怕。
- 从 我懂什么 出发,你给自己的定位是 老师。老师把自己懂的东西交给学生,那么永远无法启发学生做出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你不是一定要把自己懂什么全部给学生讲,才算是好的志愿者。
1.5 STEAM案例分析
每组分配一个案例,小组讨论出案例中探索的社区,发现的问题,行动方案,应用了steam (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中的哪些方面,这个项目的优点和缺点(从在夏令营开展的角度)s,并填写表格
1.5.1 案例A
小A在特殊学校中观察时发现,一位儿童因为疾病原因,无法很好的控制手部肌肉,书写时手部动作很大,书写十分困难。于是小A仔细观察儿童的动作,设计了一个固定器,能够为该儿童的书写提供额外的支持。之后小A使用纸板,塑料板,绳子等制作出了一个模型,经测试在这个固定器的辅助下,儿童的书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5.2 案例B
案例B:小B发现盲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的的时刻,而且很多盲人身边不一定时刻有陪护人,这些不方便阻碍了他们独立生活。同时小B发现有很多普通人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帮助盲人,但不知道应该从何做起。于是小B和团队一起设计了一款app,盲人需要时可以通过手机的语音助手唤醒app,向在线志愿者求助。有空闲的志愿者可以应答请求,通过手机的摄像头观察盲人附近环境,通过语音为盲人提供指导
Be my eyes app: https://www.bemyeyes.com/language/chinese-simplified
1.5.3 案例C
案例C:小C和团队一起在养猪场观察,希望找到提升养殖效率的方法。通过采访养殖场主,小C和团队了解到,小猪出生后可能会被母猪压到,导致死亡,发情期的母猪并不易被识别。于是小C和团队在养猪场安装了一套摄像头监测系统,对猪进行实施观察,并设计了一套算法系统,对猪进行图像识别和分析,例通过母猪和小猪的重叠面积分析小猪是否被压。这套系统减少了小猪死亡,提升了繁育效率
1.5.4 案例D
案例D:小D和同学们在街上观察发现垃圾分类对于环卫工人很繁琐,且经常容易发生分类错误。于是小D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一款新的垃圾桶,这款垃圾桶带有摄像头,可以对于环卫人员手中的垃圾进行识别,开启正确的垃圾桶。小D和同学们使用腾讯扣叮(中国版scratch,一种拖拽式编程软件)+ 树莓派(简易智能电路版)制作出了模型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696991725453329)
反思框架:
- 观察的社区
- 发现的问题
- 行动方案
- 应用了STEAM中的哪些方面
- 项目的优点
- 项目的缺点
注:想根据此案例库去了解PBL的「问题陈述」,请直接跳到2.1「问题陈述」。
1.6 Arts in STEAM - STEAM里的艺术
贡献者:张涵璐
我们已经聊了很多关于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的内容,那arts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
- 定义(挚行伴夏简化版):非论文、非海报的展现形式。
- 为什么不支持论文和海报:不适合steam的表现,且不够有趣
- 艺术在steam中的用处:主要出现在行动方案部分
- 一个误区:行动方案一定是设计一个装置,解决一个问题吗?
- 答案是否,提升公众的理解,为某个议题提出一些可能的方案,更深入了解所在的社区,有新的发现都可以算作行动方案
- 一些案例:
- 真人游戏:北极冰川融化与环境保护,现场扮演北极熊,通过抽卡,扔骰子去在气候变化中生存(类似下图中的真人大富翁)
- 桌游/剧本杀
- (韩国/桌游)李智慧的生存游戏:https://mp.weixin.qq.com/s/lopD-UTS6jTo_QHP_rJMOA
- (中国/橙光游戏) 不良PUA调查实录:https://mp.weixin.qq.com/s/DrQT-GtnIIr1lNgLeqHRuQ
- (中国/剧本杀)《野火》PEER项目点学生原创:https://mp.weixin.qq.com/s/4zfH9nn2F40hlsEAhT16iw
- 桌游/剧本杀
- 展台设计:研究关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设计博物馆展台,有互动区,视频区,便利贴留言区
- 科普视频/文档:录制关于某一议题的科普视频/制作关于某一议题的科普文档,上传到网络平台
- b站/抖音: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 科普文档:成都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儿童自我保护手册》:https://mp.weixin.qq.com/s/bp_d06HsJIXlP0LTyfsm-A
- 科普视频/文档:录制关于某一议题的科普视频/制作关于某一议题的科普文档,上传到网络平台
- bilibili 互动视频
- 高级版:逃离北京地铁【我竟把北京地铁做成了实景互动迷宫?!-哔哩哔哩】 https://b23.tv/kkbuaPI
- 初级版:【猜城市】根据地铁图猜城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y4y177a5/?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3
- 互动视频制作教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4411F7tm?share_source=copy_web
- bilibili 互动视频
- 综合项目案例
- 上海纽约大学交互媒体艺术(IMA)专业的“中国再造空间”请来了苏邑设计集团都市创新中心主任——来自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师Gabriele Tempesta。他抛出一个选择题——洗手间里的哪一款干手装置最为环保?是普通纸张、再造纸张,还是干手机?出乎大家的意料,答案是:感应干手机。通过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运输包装、使用维护和降解五个方面的综合评定,感应干手机是最为环保的。Gabriele提醒同学们,无论我们将产品设计得如何“环保”,可回收也好,节能也好,最终的真相总是——没有产品,才是最环保的。因此,更好的可持续计划就是,少去生产,而更多地去分享产品。
- 在之前工作的Yang DESIGN,Gabriele主导了壹基金发起的“帮助水源稀少地区的孩子解决洗手问题”的项目。他带领的团队飞到甘肃,实地探访学校,驻扎在旅馆,采集当地的废弃物,经过反复构思和改造,制作出了便于运输、脚踩、使得洗手者减少用水量的简易洗手池。截至2019年12月底,该“洗⼿计划”已覆盖全国12个省份,19个市/⾃治区,27个区/县,共492所学校,安装洗⼿台4050台,受益⼉童超过20万⼈。
- 综合项目案例
- 速写:我曾经认为艺术是…我现在认为艺术是…
2. 关于项目式学习(PBL)
2.1 问题陈述(Problem Statement)
贡献者:汪帆
注:本小节的内容是1.5的延伸。
活动:上述(即小节1.5内的)四个案例中的“问题”是什么?
任务:请分别阅读四个案例,然后给出每个案例的问题陈述。4句话/人,1句话/案例。
2.2 问题陈述的讲解
贡献者:汪帆
a. “现实”和“理想”之间有距离 — 问题产生
b. 基于对现实的理解、对人物的“共情”
c. 要素:
- 【who】这是谁的问题(可能是采访对象,你想帮助的人等等)
- 【what】现状是什么、理想状态是什么
- 【when&where】问题在什么情境/条件下产生 (是什么阻止了你想帮助的人达成他的目标)
- 【why】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
d. 一个建议的句式:
【who】是【什么样的人,注意它是一个代表性的概念,一类人】,目前ta因为【when&where,各种限制条件】,而不能达成【what,ta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如何帮ta?
任务:挑选自己2.1的一个问题,按照讲解内容进行反思;
- 你的问题陈述是什么?
这个问题陈述是否只指向一个解决措施?是什么?不是则填否。
这个问题陈述是否只是一个现象的描述,而没有挖掘到具体的原因?
这个问题陈述有没有可能指向更多的解决措施?请列举。
2.3 关于问题陈述讲解的讲解
贡献者:汪帆
- 问题陈述一定是会被反复修改的。做好磨练准备
- 如果一个问题陈述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导向措施,那一定有问题
(例如:“我们需要更多的钱去做出产品”;“我们缺乏时间去复习”。这两个例子看起来像是有具体的目标,即做产品/复习,有难点,即钱不够/时间不够,但其实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关键,而且导向的解决措施非常单一)
- 问题陈述不仅仅是对于“症状”的描述,而更多的是看到“症状”背后的“痛点”。找得准不准决定了你提出的解决措施好不好,能不能更高效/更实惠/更有新意地让情况变好。
- 可以尝试多写几个解决措施,然后反过来再审视问题陈述。
- 怎么看到“痛点”,交给“研究方法”部分。
2.4 研究方法论串烧
- 速写任务:请用1分钟时间头脑风暴,当有人和你说他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是什么?
划重点:
- 问:「研究方法论」是什么?
- 答:你研究的主要流派(质性、量化、混合)
- 问:「研究方法」是什么?
- 答:研究方法就是你怎么收的数据、收的什么样的数据。研究方法是方法论的一部分。
2.4.1 行动研究
- 诞生于社会活动领域,适合教育工作者的方法
- 研究的“改变”部分是行动,而这个行动时由你(研究者)完成的。在传统研究中,研究者一般“置身事外”,但是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推着整个研究进行。
- 行动研究的轮回一般分为一下几步:
- 观察与定义问题
- 计划行动
- 实施行动
- 收集和分析数据
- 反思和计划下一步行动…然后回到第一步(但是是二周目)
- 实战案例:改进历史学科的教学进度,使得学生能对当代史了解更加深刻。
在这个研究中,一位历史教师发现他的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由于进度问题,经常无法学习到当代史,或者蜻蜓点水,学的深度差强人意。他决定进行一项行动研究,改进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对当代史了解更加深入。
- 观察与定义问题:教师观察并确认,由于教学进度问题,经常使得当代史部分被砍掉、被敷衍或浅尝辄止。
- 计划行动: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教学策略:反向教学。也就是从当代史开始教起,然后民国、清、明、元,等等。他认为这样的策略有可能让学生在理解当代史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连续性。
- 实施行动:教师在年级主任和校领导支持下,在一个学期内使用这种新的教学策略,从当代史开始,逐步向早期历史延伸。他的另外一个平行班则是传统教学手段。
- 收集和分析数据: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 反思和计划下一步行动:根据收集的数据,教师发现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比以前的历史课程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对于当代史的理解和认知也更加深入。因此,教师决定在更多的班级里推广这种反向教学的策略。
- 点评:这个研究符合行动研究的特征,它旨在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同时也在理论上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个研究的目标不仅仅是理论性的,也有其实践性。教师通过实施新的教学策略,收集和分析数据,然后根据结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这是典型的行动研究过程。
2.4.2. 田野研究
- 质性研究方法的一种,有着以下主要特点:
- 实地研究:田野研究的一个核心特点是需要研究人员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收集数据。与实验室环境不同,田野研究强调在真实的环境中理解人类行为。
- 长期参与:田野研究通常涉及到长期的参与和观察,研究者会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接触和互动。
- 多元方法:田野研究通常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观察、访谈、文档分析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取决于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目标。
- 关系建立:在田野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建立和研究对象的信任关系。这有助于获取更深入和真实的信息。
-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田野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者会积极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
- 实战案例:
- 费孝通,《江村经济》(参与式观察研究)
- 长期参与式观察:费孝通在江村进行了长时间的田野调查,直接参与和观察村民的日常生活,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
- 厚描述:在记录研究数据时,费孝通采取了厚描述的方法,对江村的经济、社会、文化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力求全面、深入地反映村庄的实际情况。
- 整体研究:他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仅关注一个单一的方面,而是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力图对江村进行全面的理解。
- 密切的人际关系:费孝通在田野调查中,与村民建立了亲密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使他能够得到更真实、更深入的研究数据。
- PEER,《县镇中学生画像》(参与式观察研究)
- 冯军旗,《中县干部》(参与式观察研究)
- 冯军旗为做博士论文,在2008年去往“中县”(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挂职锻炼,第一年为副乡长,第二年为县长助理。
- 论文以批判性视角和参与式观察的人类学方法,对中县官员从1978年以来的政治生涯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和研究,展现了一个县级政府的人员结构、升迁方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揭露了整个中国官场运行方式和中国基层政权的“上贡体制”、“买官卖官”以及权力世袭的“政治家族”的恶性政治生态。同时,作者也在论文中提到:如果一个干部到了45岁还没有被提拔为县处级公务员,则其大概率将不再得到提升;女性获得升迁的机会很少,且多依靠家人的政治资源;秘书、办公室主任等官员提升较快,体现了“办公室主任现象”和“秘书现象”;而官员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关系在仕途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常常是决定性作用;这种政治现状是整个中国的缩影,作者本人也直言从中县官员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所有县级官员的影子
- 一次性吸管进社区(观察研究)
2.4.3. 质性研究方法
- 没时间详细展开,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和田野研究属于质性研究方法):
- 访谈: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访谈。访谈可以提供详细的个人经验、感受和观点。
- 焦点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数据,可以观察到群体互动和群体意识形态。
- 文本和文档分析:这种方法涉及分析书面材料,如书籍、文章、政策文件、社交媒体帖子等。
- 民族志:这种方法通常涉及长期的实地研究,研究者将自己浸入在研究环境中,以获得深度和详细的理解。
-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对特定个体、事件或社群的深入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现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2.4.4. 量化研究方法
- 同理,没时间详细展开,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量化研究方法,若有需要,可以自己去探索
- 实验研究:实验是量化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在实验条件下操作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结果变量的变化,研究者可以确定因果关系。实验研究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实验室实验)或现实生活环境中(现场实验)进行。
-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通过调查问卷或者面试来收集大量数据的常用方法。调查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者在线的,通常涉及大量的样本和标准化的问题,使得数据容易量化和比较。
- 观察研究:虽然观察法也用于质性研究,但在量化研究中,观察通常涉及到对行为的系统记录和计数,以便进行量化分析。这可能包括自然观察或者实验室观察。
- 相关研究和回归分析:这些方法涉及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相关研究可能探索学习时间和成绩之间的关系,而回归分析则可以预测一个变量基于其他变量的值。
2.4.5. 混合研究方法/多元研究方法
- 混合研究方法:一个研究设计中,同时使用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
- 多元研究方法:一个研究设计中,只使用多个质性/量化的研究方法
3. 关于PEER 挚行伴夏(SP)项目
注:本版块的内容是关于2024年以前的项目(即SP 1.0版本),2024年SP“成年”以后,整个项目进行了大改版,板块下面内容不再反应2024年SP及以后的项目要求。但是,很多和PEER无关但是和县中有关的内容仍然有参考意义。
3.1 挚行伴夏是什么?
贡献人:张涵璐
我们为什么去县镇学校,我们在县镇学校做什么?
- 社区探索课:类比为专业课,每天都会有,一般开始是大班上课,后期会根据议题来分组,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认识社区,与社区建立连接
- 研讨课:类比为选修课,每位挚愿者独立授课,每个课堂大约10人,话题由挚愿者选定,一般是隔天上,每次3h左右
- 挑战赛:类比为课外活动,由营内挚愿者共同设计,全营共同参与,一般是一周两三次,3h左右(Tips:设计时要考虑到线下实践的天气哦)
- 线上学习:
- A系列:一些关于县镇教育,教育公益的背景知识
- B系列:社探课程,每个挚友之家会创建两个或更多议题包,作为线下实践的资料库和指南,最后挚友之家的各位伙伴会分布到各个营,带领学生针对议题进行实践
- C系列:研讨课和挑战赛
- 挚愿者在营地里的角色(每天安排,干什么?主要责任是什么?)
3.2 关于县中的一些问答
问题1: 县中的孩子课后喜欢做什么?什么样的文娱产品是他们中最火的?
- 答:最火的:抖音,搞笑、影视、游戏cut;
- 喜欢做什么:课后时间很少,喜欢放空、看小说、在宾馆里玩卡牌、玩手机(娱乐活动比较单一)
问题2: 想问一下从成绩上而言的好学生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如果认为有,但是出现了梦想和现实相反的情况,教育者应该怎么样去引导?
- 答:孩子们更注重于考大学、高考,对自己的规划没有清晰认知。选专业基本都是老师或者家长。
- 很现实的问题。有些孩子有一些萌芽,但是在现行评判标准不支持。作为个人是支持的。
问题3: 在空间中有什么让挚行者感到失落的瞬间?如何平复失落感?
答:摔碎了一个10年的相机。本来觉得就是按照流程走,但是实际发生的时候还是心理热线咨询。崩溃是成长的时刻。无条件的爱很困难,需要自己摸索边界并且澄清。
问题4: 在你看来Peer空间的素质教育和你高中所接受的“感受不佳”的素质教育相比有什么不同?模式?内容?对象?
答:原来素质教育没有渗透到人的深度;PEER空间更加面向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人产生链接。高中时缺乏愿意与学生对话的角色。
问题5: 做挚行者的时候是否会面对县中孩子的“我想成为你”心理?这种情况下是否会感到压力和束缚?
答:很多。会有一些压力,但是给孩子带来新鲜的输入,呈现给学生走过的路没有白走的样子。分享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问题6: 县中同学们来空间最常玩什么谈什么?不同年级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的关注点吗?
答:棋牌,桌游,短频快能抒发压力;高中生看书也比较多,范围不会很广,余华和金庸。谈学习上的困扰。初中孩子不会把话放心里,高中孩子会细品,所以有时候会害怕给很细节的过来人经验,尺度拿捏很有考验。
问题7:我看到了一份作息表,6点40的早读是什么感觉?因为我的高中都是5点的早读。他们有觉得生活乏味吗?
- 答:曾经体验过影子学生很累,当然很乏味,所以在学生来空间娱乐的时候大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问题8: 孩子们之后最想要从事的职业,或者说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挚行者如何让一件事情落地?
- 答: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想法,并不能很清楚认识自己,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时间,同时没有相应环境的帮助,而是被周围人束缚;项目管理的思维,从核心关键点回头拆解。孩子们会不会真正认识到”隐形的阶级”这个问题,并且他们是否在对阶级跃迁有所思考。
问题9: 作为挚行者在面对孩子们在家庭、学校等地方受到的不幸会如何对待呢,如何平衡好自己善意不会让他们感觉高高在上(最近很纠结这个问题)?
- 答:不要觉得太有距离感,讨厌“教师”这个身份,想和学生们在一起。
问题10: 接触过的孩子们有接受什么教育类型?(感觉县中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类似“不开心”的负面情绪吗?
- 答:淡淡的一层笼罩在他们身上的。好像大多时候在学校的时候都是眉头紧锁,在为了学业努力。在周六下午放假的时候有一些“泡沫”的开心,其他时候还是行色匆匆的。
问题11: 挚行者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更倾向于教师和学生还是朋友。我们需要怎样和他们互动?
- 答:年长一点的姐姐,只要不是一个有距离感的人就好。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自己不断地摸索。
问题12: 挚行者在与学生们相处的过程当中,面对“应试教育”的强大现实及来自周围环境的强大话语,如何告诉学生“人生有更多可能”?笃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答: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他们:很多事情不要在看起来觉得很难,只要去做了都是有可能的。
3.3 证据链
(取自温雨熹的专业课:「儿童人权的政策实施」)
核心问题:我们如何确定我们的“政策”可以落地并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 目标
- 最终目标
- 政策目标
- 副产品目标
- 例子
- 政策最终目标:在期末考试中提升中国小学生的数学及格率3个百分点
- 政策目标:多培训一万名数学教育师范生并保证95%以上的师范生服务于中小学
- 终极目标:mm
- Theory of Change (改变理论)— 证据链(Evidence Chain)
- 1. 你做了什么?
- 2. 这个可以完成什么短期目标?
- 3. 这个又可以完成什么长期目标?
- 4. 这个如何完成你的政策目标?
- 5. 你的政策目标为什么可以完成你的最终目标?为什么可以对你的终极目标作出贡献?
大例子:中国体罚问题的政策实施
证明问题
- 中国体罚问题
- 政策最终目标: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会遭受体罚
- 政策目标:教研力量和大学研究团队共同研发反体罚行为的小册子,传达、落地、实施在每一所学校内
- 过程性目标:义务阶段学校管理问题短期飙升;县镇乡村地区家长反对声音较大
- 终极目标:中国义务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安全受到保护
- 孩子所在的环境是多维的:
- 最近环境:学校、家庭、班级
- 生存环境:县城
- 政策环境:国家政策
- 社会文化环境:中国文化、县镇文化、家庭教育
- 时间环境:历史影响
- …
- 这些都影响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体罚的法律规定
- 1986年《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 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
- 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 1994年《教师法》第三十七条
-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 2020年《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第十条、第十二条
- 第十二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 (一)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
- (二)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
- (三)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 (四)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
- (五)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 (六)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
- (七)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 (八)其他侵害学生权利的。
二、政府对对于体罚行为的通报批评行为
- 教育部第x批通报批评师德问题
三、社会的体罚行为
- 戒尺的定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语文课本这么定义戒尺:
- 「戒尺」旧时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长条形木板
- 大清亡了,戒尺真的亡了吗??
- “戒尺文化”
- 2023年,知乎:《衡水二中学生的发声,救救我们》
-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3003445
- 贵校随意体罚、打骂学生现象严重。贵校滥用“停课”等体罚手段,脚尖贴墙,额头贴墙,时间不限,短则几节课,长则几天。
- 我看见在读操前读的朋友被愤怒的班主任一脚踹飞一米多远,只是因为值日没扫干净。
- 一旁正在系着鞋带的同学,被一脚踹到脸上,只因为他迟到了几分钟。
- 一位同学因为15分钟吃饭的时间晚到了一步,被按在墙上捶打胸口,出来蹲着做题,回来时双腿颤颤巍巍,一瘸一拐。
- 老师把学生拉到讲台上用书扇耳光,只因为在洗衣服打铃后只差几步没能跑进宿舍。
- 我的朋友平时没有时间解大便,只因为晚休在上厕所时看了一眼操前读被抓到级部停课一整天。
- 有人刚下课伸了一下懒腰,被老师叫到教室外蹲了一整节课。
- 大批大批的学生因为叠不好被子刚刚塞上几口饭就被叫到操场上跪着重新叠被子,把全套铺盖搬到楼道不上课重新叠,抱着被子在教室里蹲着,有的甚至在厕所里蹲着,把厕所的头发捡干净……
- 2013年,中国教育报,《体罚文化不能让孩子习以为常》
-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3-10/23/content_243709.htm?div=-1
- 据报道,近日有家长反映,广东省东莞市一民办学校初一某班生物教师规矩严苛,学生考试90分以下差10分打一下。在最近一次的测试中,全班49名学生中有46人被教师用铁棍敲打手掌。令人意外的是,事情曝光后,在涉事教师向学校做出书面检讨、学校准备调整该教师岗位时,却收到全班学生的联名信,希望学校不要换老师,因为该教师是一位“好老师”。
- 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法律已明文禁止,本就不用讨论。可是现在学生不介意,校方反倒为难了,何况学生说的理由会得到许多人尤其是家长的认同——教师严厉,难道不是为了学生好吗?然而,可怕的地方恰恰在这里。对教师只要求严格,而且越严越好,体罚也不为过,在中国几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子教”,体罚学生称得上“论证充分、实践丰富”。一些教师习惯体罚学生,这不奇怪,因为他们是这套“教育文化”的得益者。奇怪的是,初一学生涉世未深,却已为体罚教育方法所折服,而甘愿挨打。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力量。
证据链(解决问题)
一、中国科研基金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重点研究项目
- 教育部重大科学研究项目
二、中国教研员体系
- 省 — 市 — 区/县 — 校
- 都培训教师
三、大学研究和一线工作经验的结合
四、具体实施与培训
五、保障措施与反馈机制
- 举报热线
- 法制副校长
六、政策目标与政策最终目标达成
3.4 挚愿者panel
3.4.1 核心问题
- 整个营期中你觉得挚愿者的角色是什么?你跟学生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 学生在社探中,有没有完全想不到方向/不知道干什么/做的事情和你计划不一样的时候?如果有,你是怎么应对的?
- 如果再来一遍整个准备到实施过程,有什么地方你会做得跟之前不一样?
- 你觉得在线上准备时,对你来说的难点是什么?你到线下后对线上准备的议题包的改动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进行这样的改动?
3.4.2 核心问题的一些答案
挚愿者A:
- 不同项目有细微的差别,年龄关系到把握学生关系的尺度;情绪关系的变化——做朋友;接近成年:回应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的行为;个人性格——容易内耗or能量很强——要让学生和自己都处于舒适的环境
- 关于教案的实施问题肯定会和计划有差距,挚愿者应当做到对议题包的熟悉,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思路,到地随机应变。比如龙胜的环境没有大面积种植的场所,和教案预期不一样,需要想折中的办法,比如校园里面、小区、河边土壤等。如果设计和当地差距比较大可以直接问学生有没有合适的地方。(比如家庭小作坊代替食品工厂)
挚愿者B:
- 关系关键词:陪伴。一开始抱着远大理想过去,但实际条件比较苛刻,校方领导也不太支持,导致许多行动进行比较困难,最终尽可能做好的就是让学生觉得这15天来得有意思。最开始学生觉得是延长上学,有抵触心理。
- 土壤课题包和steam相关程度不是很大,更多想讲人文历史情怀现代土壤结构之类的东西。到了实地发现相关基础不够,对学生兴趣激发不是很有作用,于是侧重于让学生进行探索喜欢的东西上面。(教学计划的【无奈】调整)关于线下分工明确的问题,分小队形成竞争关系,给每一队配置靠谱的小队长,并且和队长保持联系。
挚愿者C:
- 同样是预期管理。校方半强制引起学生反感;体验过几天之后学生开始融入,但是有个人节奏不同的情况。需要很强的预期管理,可能会被伤害。不一定会和学生产生链接,因为学生节奏不一样,自己也可能有push的预期。挚愿者在营期里分两种角色,和学生相处主打一个陪伴,不要有强干预;和导师相处有话直说,因为到地会很忙,也会有人划水,需要放平心态,积极沟通,包括挚友之家的朋友和导师。
- 社会探索需要把学生放出去,要给每个人都规划好任务,否则会去奶茶店划水。计划不一样的情况很常见,需要随着学生情况调整。需要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在地环境等。应对措施:把握学生理解和实践的具体情况,多和学生交流。
3.4.3 一些其他问题的问答
- 1.现在很理想,现实有很多变数,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陪伴还是把议题做完)
- 线上有一个完整的议题包很重要(作为托底、线上讨论的意义所在),把视角给到学生(接触STEAM,了解学科可以综合),完成度不是很重要。
- 要形成一个成果,可以是文章、模型(学生会更有记忆点、至少要到终点)。最后会有一个成果展示。
- 学校不太乐意看到挚行者和学生互动?
- 正安:①社区探索(认为占时间)②压迫学生(学校倾向于让学生完成作业)挚行者间会形成革命友谊,有些学生会感兴趣的,佛只渡有缘人。
- 提前做好的议题包,学生真的会感到有兴趣吗?因为有的学生会喜欢可以落地的活动。
- 所以要改教案,带入自己16岁的状态。我们的作用是给学生一个框架的引入和方法论,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驱动力。提前告诉他们这些。要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把学生放出去,他们都会很开心。给一些小任务(目标足够明确),他们一般都会很新奇。
3.5 如何开会
贡献人:汪帆
3.5.1 思考自己此前几次STEAM大组会议的情况,反思:
- 我认为自己在会议中的角色是?
- 我平均每次会议大约有百分之多少是完全投入的?
- 我每次会议结束对于自己会议的收获和任务是明确的?(是/否/不确定)
3.5.2 思考自己此前几次小组会议(9A/9B)的情况,反思:
- 我认为自己在会议中的角色是?
- 我平均每次会议大约有百分之多少是完全投入的?
- 我们在会议上作出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
- 我对于我们做的决定是理解而且支持的吗?
- 我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吗(开会、决策等)?
- 现在回头看,为了形成我们已经做出的决定,我们的会议市场可以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5.3 进一步思考,自己经历的“大会”和“小会”,反思:
- 我认为每周的STEAM大组会的设计逻辑是什么?
- 我认为我们小组会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什么?
- 我认为我们小组会我最想改进的一点是什么?
3.5.4 一点点输入
- 开会的雷区:“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
- 议事法则:自己查;不是永远可行;随机应变
- 小组作业思维(每个人往后退) vs 做事思维 (每个人往前冲)
3.5.5 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现在大家都是一个人带10个学生的线下挚愿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营期内必然会涉及对学生的分组、协助小组合作。请进行初步思考然后反思:
我如何给学生分组(自愿/指定,几个人,固定/变化,小组结构……)
组内同学讨论,没有人愿意发言,你如何帮助他们开口讲话
组内同学做决策时,如果每个人各执一词,你如何帮助他们达成共识
3.6 进入县域前的一些情景问题
贡献者:张涵璐 + 李慧辰
- 讨论:夏令营都涉及到了哪些群体,他们对于夏令营的期待是什么
- 真实案例:
- 挚愿者到达项目点后,学校领导说,夏令营是给新高一实验班准备的,但今年招生情况喜人,原定60个学生的营期要加到90人
- 营期开始后,学校领导找到营长,表示希望能够减少挚愿者与学生的互动内容(挑战赛,社探等等),改为和应试相关的内容
- 营期开始后,学生家长找到挚愿者,希望挚愿者说服营员退出夏令营,去参加补课班
- 营期开始后,学生每天都和挚愿者说想要回家,但家长不同意
- 议题课分组时,关系好的几个同学抱团,填写一样的志愿
- 议题课分组后,发现组内两个同学之前就有矛盾,相处困难
- 挚友之家成组后,发现组内有学生出现明显的抵触情绪
- 有学生一有机会就来找你和其他挚愿者们说话,神色自如地进出你们的办公室
- 晚上挚友之家结束后,总有学生想要单独聊聊,但挚愿者们还需要在一天的结尾开复盘会
- 有学生对你产生爱慕情绪
3.7 线下锦囊
贡献者:张涵璐 + 李慧辰
- 生活篇
- 记得带:防蚊虫的东西(蚊帐/蚊香/凉席),降温用品,充电宝,防晒的帽子/衣服,常用的药品(点名:藿香正气水),舒适的衣服
- 或者:拓展营结束的时候下单,直接送到营点
- 刚到学校的时候当心水土不服,多喝水,尽量健康作息(尤其是北方伙伴,面对南方湿热很容易生病)
- 不吃辣的伙伴稍微备点速食
- 如果有条件,外卖奶茶/炸鸡等食物对团队战斗力提升是无与伦比的。
- 如果熬夜是不可避免的,那。。。多喝水
- 记得带:防蚊虫的东西(蚊帐/蚊香/凉席),降温用品,充电宝,防晒的帽子/衣服,常用的药品(点名:藿香正气水),舒适的衣服
- 工作篇
-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 无论任何情况下保证:每天至少吃一顿饭,睡五个小时。活是干不完的,命只有一条。请切记
- 如果有打印的材料,尽量在线下培训期间打印完成。其它需要的材料同理
- 所有的材料都在本地保存一份,当地的网络情况不能确定
- 相信学生,相信团队,更要相信自己!
- 绝大多数营点是双导师制,如果你倒下了,相信你的搭档;同理,如果你搭档倒下了,抗住责任
- 当你发现营长有雷区行为的时候,可以考虑向机构汇报
- 选做:晚上巡宿舍楼,如果学生们凌晨一两点还不睡觉刷手机,没必要没收手机,让他们睡即可(我当时巡是12:00,1:00,2:00 — 如果还没备课完的话。如果是十点左右,巡11:00,12:30,2:00,自行安排)
- STEAM组导师的心和大家在一起,有需要随时找我们
-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4. 参考资料
- 方向:县中教育/应试教育;核心资料:《三联生活期刊》2023年第17期,《衡水模式及其复制者》系列报道
方向:创新教育/双语教;核心资料:《探月学院七年史:极有可能失败》https://mp.weixin.qq.com/s/JVJXQDAow5m427J6Tlkz3w
方向:自然教育;核心资料:《为什么我们要鼓励自然教育? | 世界经济论坛 https://cn.weforum.org/agenda/2018/07/82c697c3-9d93-4fe8-afdd-bc6909729262
方向:博雅教育核心资料:《轴心时代的中西博雅教育:背景、内涵与特点》、《受教育人:博雅教育的精神旨向》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LJK202102008.htm;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ibYlV5Vjs7iJTKGjg9uTdeTsOI_ra5_XXxKbtgGUzi7GPQzzmN4Zmfb_WGGfIAXGHUod8Uy8K_A&uniplatform=NZKPT
方向:自然教育 博物学教育;核心材料:https://m.cnki.net/express/#/literatureDetailZh?id=SJLY202202002&typeId=CJFDALL
方向: 衡中式教育;核心材料: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12VKCBL0514CN48.html
方向:自然教育;核心资料: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5462/20220304/093631260155358.html
方向:职业教育;核心资料:https://mp.weixin.qq.com/s/KyBLn5XX0-8iM8hRHZKmGg
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育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与反思 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446-1019209003.nh.html
方向:儿童思辨与哲学教育;这是我今年探访南京做校服的一家公司的公益部门做的事情。参考资料如下:https://shimo.im/docs/9030JOWOQoF2gwkw
方向:工程教育;核心资料:https://mp.weixin.qq.com/s/uC8nDIotw2_k7b2wcl6wYg
方向:华德福教育;核心资料:https://www.waldorfeducation.org/waldorf-education